自然而然

自然而然
本文2004年1月1日刊載於藝文世界
自然二字古今中外,都受相當的重視,因此,有所謂「自然主義」的產生;在文學上,有描寫人生真相的主義。哲學裡有主張以自然科學方法,解釋精神現象,研究精神科學的主義。教育方面有主張依循人類原有的性情能力,聽其自然發展為教育方式的主義。在繪畫的主義中,有主張擺脫技巧虛飾,取材現實生活的自然表現方法。由此可見凡有關思想方面的問題,若建立在一個理字上,不勉強而自然的發展,是人類追求的理想。在這篇文章則以繪畫藝術範圍來談談「自然」。

自然,有天然不經人工修飾和當然二種意義,在大自然裏也有更廣泛的涵意,在後面更進一步的探討。藝術和自然有不可分的關係,在藝術的起源中有遊戲說、裝飾說,有摹仿自然說…。摹仿自然,在藝術活動中,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人的生活不能脫離自然,書畫藝術也是如此,或多或少不能 沒有自然的存在,也可說一切藝術都是在自然界中逐漸演變而產生的「新產品」。

創新是人類共同的慾望,但它常被誤認為「新」是「無中生有」才算數,其實常被肯定的「無」在自然界中,早已存在,只等待我們以現有的「有」,來引發「無」,進一步去尋找、幻想這個「無」來產生另一個「有」。因此,很多的「新」只是被新發現而已,如同發現破金氏紀錄的大鑽石一樣,它的存在可能已是千萬年以上。

大自然的存在是無時無地的,人活在它的懷抱裏。自然而然的,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小部分,人有生命有生活,一切的活動,直接或間接的都離不開自然,老子說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自然涵蓋了宇宙的一切,又大自然天行健自強不息,它的不息是循序漸進的,是有規律有法則的,故,人不違反自然,藝術活動順其自然,依自然美自然的規則,自然而然的會精進起來。

自然是不是藝術?自然不是藝術,自然是藝術。世上那些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,都不是人為的,本來就不是藝術品,不能說是藝術,但是加上人的潛能智慧把自然物「緣物寄情,寓情於景,情景交融,傳移默化」,就可當成藝術。又另一個自然的解釋是不勉強、不拘束,自然就是美,有美存在的事物就是藝術,所以自然是藝術。

自然裏的事物,有真有假,有善有惡,有美有醜,藝術的本質,是去蕪存菁,留下了真、善、美,在過程中人把自然與情感結合,而強化自然在藝術中存在的價值。在西方古希臘、羅馬,至十九世紀,幾乎純用自然形象表達在畫作上。中國畫歷代可考的作品,無不是描述自然〈包括人文自然〉,如,顧愷「以形寫神」,謝赫六法中的「應物象形」均以自然為表現的第一類素材。現代畫不論中西,其形〈點、線、面〉色〈紅、黃、藍…〉無不是取之自然,故說自然是藝術的本源,藝術不能沒有自然。

詩人、書畫家、哲理學家、科學家們,很多的研究動機,可說由自然而起,由自然素材的「本性」,經過人的「悟性」,最後才完成有「感性」的作品。因此,藝術家要有好作品,最好先有此認知,就算是臨時的靈感也是意在事先,〈那怕這靈感是極短暫的一時衝動〉,千萬別急著標榜「現代」,不知其然,又不知其所以然。自然事物,對於藝術的表現,已經很明顯的證明其存在的價值,我們必須好好的利用,否則學養、努力不夠,知能又不足,不但學習高原期無法渡過,還會掉進無底深淵裡不能自拔;記得在學生時代因為好奇,除傳統正課素描、水彩、油畫、版畫外,課餘還畫抽象作品〈算是塗鴉吧〉,不管托、印、皴、擦、點、描、渲、染、噴、灑、潑、滴、刷、畫,幾乎無所不為,偶得像樣的作品參加省展,結果展出時作品被倒掛沒人發現,連自己看了也覺得那作品似曾相識。然而,要填表時,作品名稱卻以「生命之歌」「未來世界」「作品一、二」「作品1959」等自欺欺人,此中原因是當時自己一肚子「草包」,沒有內容,無目的的「闖作」變不出名堂。因此,痛下決心,努力三多:1. 多看〈學習〉:欣賞前賢作品及自然實物。2.多想〈研究〉:如何表現,表現什麼?3. 多畫〈實踐〉:多下基本功夫,充實自己,也就是多瞭解事物本性,以悟性得到感性的作品。

苦瓜和尚石濤,對中國畫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影響力,他曾說「搜盡奇山打草稿」,他若不是多接觸自然,吸收自然的精華為創作的營養、動力,和他的學養道行結合,那有他後來獨樹一格的石濤畫?王蒙的空間幻想,突破歷來的三遠〈深遠、高遠、平遠〉產生了幽幻空間的思想,瞭解自然常理後再一反常理,自成邏輯,自成結構,使有獨立生命感,把具象所引發的情境,生發幻覺表現另一個理想世界。有某些現代畫評,批判較傳統的畫家只沈迷在石濤八大的古老思想裏,這是值得大家沈思話題。就如伊拉克戰爭,如想只用按鈕發射飛彈,不用巷戰,是抓不到海珊的,這種理念對現代藝術存在不可忽視的價值,所以王蒙創造視覺幻境,顯示一種超自然的增生力量和空間幻覺,與現代繪畫創作觀念應該是相符合的。可見新象的產生,很少是憑空突破,大都為自然而然的形成。

「現代人」很多認為「變」是西方繪畫藝術的「特產」,我們應該向西方學習,事實上中國自南宋〈十二世紀〉以來,畫家已追求更抽象的境界,用高視點取景法,把空間上下拉長,產生折疊空間,補充「高遠」之不足,使得自然主義逐漸式微,代之而起的「畫面視覺價值主義」的興盛。然而西方在十九世紀末,才逐漸拋棄單純的三度空間架構,進入多元的三度或二度空間的領域,放棄單純自然屬性的呈現,追求畫面結構本身力量顯現。又中國的書畫家多為文人雅士,受儒釋道的影響俱深,在無形的時空裏表現出很多只可體會不可言傳的逸品佳作,創下了人文智慧中的「意識空間」以一念萬年霎那即永恆的「第五度空間藝術」,以及神秘的神聖境界,用神聖智慧與人的原始智慧結合產生「第六度空間藝術」,了解這些人文歷史,和其自然循序漸進的演變,讓藝術的發展也隨著自然而然的更新,便不會只想到外國的月亮圓。有人說中國傳統繪畫受到石濤、八大們的毒害,應該「革命」,箇中原因是圈外人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;學八大畫眼睛誇張不滿、不平之氣,不去深究八大對自然生態及其個人處境時代意義,不懂得他觀察、揣摩、體驗集他個人卓越才智、承先啟後在自然規律中有所得,而後放筆疾揮,水墨變化的妙趣、妙得,而開拓他嶄新的新境界,又,八大的作畫能筆如風雨、氣蓋山河,畫作「意到筆不到,筆簡形具,而神遊其間」都是對自然有透徹的認識,而後悟得「自我」師意不師跡,使其作品,無一是自然無一不是自然,把中國悟性藝術的特徵發展到最高的極致。虛谷云創新,「納古法於新意之中,生新法於古意之外」,這些前輩都在指引我們如何走向求新求變的道路,這類思想精神不但是過去,現在、將來也是不變的定理和法則。

故繪畫的創作,不要只在桌上動筆「閉門造車」,要多看、多思考,有靈性在心,自然而然的會有「新意」,又在熟能生巧,習慣成自然的情況下,新意在筆先,自然而然「新作」便容易產生,新的作品,自成體系,自成風格,是畫家夢寐以求的目標。因此我們不必反對自然的規律性和生命力,讓我們回歸「自然」,得到真我,順乎自然,自然狀況下創作,獲得自然成果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